Responsive Image Banner

特朗普威胁要加征更多关税,这会对建筑业产生什么影响?

优质内容

11 二月 2025

请收听这篇文章
中国浙江省宁波港北仑港区中国浙江省宁波港北仑港区(图片来源:Weiming via AdobeStock - stock.adobe.com)

美国各地的建筑业高管,更不用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了,上周他们可能都觉得侥幸躲过了一劫。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似乎决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 25% 的关税,直到最后一刻宣布与两国达成协议,才导致该计划暂停 30 天。

美国确实像之前威胁的那样,对多种中国商品征收了 10% 的关税。

而且很可能还会有更多——本周一,我们得知特朗普现在威胁要对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 25% 的关税。

那么,对华加征关税可能对美国建筑业所需商品的价格和流通产生哪些影响?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这仍然是一种可能性)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材料价格的连锁反应

供应链风险管理专家 Everstream Analytics 的高级分析师 Ian Wilson 表示,特朗普显然决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谈判策略——导致各公司上周争相了解其影响。

“我认为对所有人来说,最令人震惊的是(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即将实施,”他说。

锯木厂里堆放着木板,也就是板材。室外锯木厂的木板仓库。成堆的木材坯料,是建筑材料。图片:Volodymyr 来自 AdobeStock - stock.adobe.com

Everstream Analytics与美国多家建筑设备制造商和建材供应商合作,这一消息令业内许多人措手不及。“至少在美国建筑行业,我们目前从加拿大和墨西哥采购的原材料并没有真正快捷的替代方案,这确实让大家都有些意外,”他说道。

他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大量软木用于建筑业。关税可能对木材价格造成的影响,无疑是美国房屋建筑商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美国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 (NAHB) 估计,2023 年新建多户住宅和单户住宅使用了价值 1840 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约 130 亿美元的商品是从美国境外进口的。

其中,来自加拿大的锯木厂和木制品进口量尤为显著。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表示,2023年美国进口了价值85亿美元的此类产品,其中近70%来自其北方邻国加拿大。这些进口产品此前已需缴纳14.5%的反倾销税。若加征关税,这一数字将上升至近40%。

与此同时,威尔逊指出,从墨西哥进口到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数量也相当可观。据美国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进口的石灰和石膏产品价值4.56亿美元,其中71%来自墨西哥。

但即便暂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全面关税的政策得以维持,它们也尚未完全摆脱特朗普铺天盖地的威胁。这是因为,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的25%关税也将影响到这两个国家。

建筑行业石膏板接缝处理图片来源:1jaimages via AdobeStock - stock.adobe.com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征收此类关税。在他第一任期内,他曾对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钢铁进口征收25%的关税,对铝进口征收10%的关税,一年后达成协议,取消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

2018年,全球成本和项目管理公司Currie & Brown发现,在关税实施三个月后,由于进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美国国内钢铁生产商提高了价格,导致美国建筑公司的成本上升。美国使用的钢铁约有四分之一依赖进口,其中约40%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钢铁仅占美国钢铁进口总量的1.8%左右。将于3月12日生效的新关税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价格波动,迫使建筑公司更有效地进行规划。

威尔逊表示,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产品,例如来自中国的某些成品,如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家用电器,也将面临更高的关税。

威尔逊说:“我不认为在未来很多情况下,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这些关税会降低任何行业的成本。”

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需求激增。

但即便没有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全面关税,威尔逊预计上周和本周钢铁关税消息带来的不确定性还会产生其他影响。“我认为我们需要警惕需求的小幅激增。去年11月,在特朗普上任之前,很多公司都试图将进口商品运往美国。我不知道这30天的宽限期是否会产生类似的效果。跨境运输费用可能会飙升,短期内需求也会增加。”

结构钢图片:Lev via AdobeStock - stock.adobe.com

“我认为大家都会尽量提前多采购一些原材料,以避免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建筑业主管尼古拉斯·费恩利博士也认为,关税的主要影响是成本增加。但他补充说,即使美国在30天的“暂停期”结束后继续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那么两国的经济形势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按照延期协议征收关税,我们可能会开始看到一些豁免(例如木材豁免),因此在 2026 年最终重新谈判《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 之前,实际关税税率会降低,”他告诉《建筑简报》。

“鉴于我认为这些关税未必会是永久性的,因此很难看出它们会对建筑行业使用的材料产生结构性影响。尽管如此,我们的贸易团队计划深入研究已公布(和预期)关税对我们贸易预测的影响,这将使我们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其对建筑供应链的影响。”

然而,他警告说,本月初以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放缓投资决策。他还认为,如果进一步加征关税,美联储也可能推迟部分预期中的降息,这将抑制美国建筑活动的复苏。此外,关税对加拿大成本和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也可能减缓当地住宅活动的复苏。

对施工设备的影响

非公路研究公司的克里斯·斯莱特表示,就工程机械的成本和供应而言,关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会影响潜在需求。

他同意关税总体上会加剧通货膨胀。“历史上关于关税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贸易是双向的,如果美国开始对中国征收关税,那么中国也会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一旦筑起高墙,事态就会升级,最终导致贸易停滞。”

不过,他断言,就工程机械销售的整体水平而言,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问题。

“关税的作用在于迫使制造商重新审视其全球布局,”他说道。“该行业的大多数制造商都在多个地区生产。过去八年来,人们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美中关系上,而自2020年以来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也促使一些公司在墨西哥设立工厂。”

卡特彼勒在贸易展上的展位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吉姆·安普比在关税问题上表达了自信的态度。

“特朗普的态度似乎是,如果你想在美国销售制成品,那么你可能就必须在美国生产。任何在国外生产的产品都可能被征收某种关税,除非根本没有美国制造商,”斯莱特补充道。

斯莱特表示,关税对建筑设备的影响在于,制造商通常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不征收关税的国家。“例如,对某些源自中国的产品征收关税,现在生产已经转移到了印度,”他举例说道。

拥有这种程度的灵活性意味着,至少目前来看,《非公路研究》杂志对全球工程机械销量的预期基本不受影响。

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吉姆·安普尔比本月早些时候与投资者讨论关税问题时,似乎对关税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因为他知道卡特彼勒在美国仍然拥有广泛的制造能力。

“我们是一家全球性制造商,但我们最大的生产基地位于美国,而且我们在美国以外地区是净出口商。这使我们相对于许多其他公司而言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安普尔比本月初表示。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一台机器是在美国等特定地点组装的,但其中包含的零件和组件是从世界其他地方(无论是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还是其他地方)运来的,那会发生什么情况。

关税会对此产生什么影响?威尔逊表示:“你会看到成本飙升幅度最大的是那些在墨西哥等地工厂完成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建筑机械。在这种情况下,投入成本受到的影响比在美国本土工厂从不同国家采购零部件的商业模式更大。”

尽管如此,他认为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某些高科技零部件可能会开始变得稀缺,即便不是因为关税,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一些更先进的农业或建筑机械依靠复杂的传感器或地理定位技术来完成任务,这类零部件的价格可能不会大幅上涨,但最终可能会因为国家安全问题而变得难以采购,”他说道。

准备工作

鉴于美国关税政策未来走向仍不明朗,威尔逊建议建筑公司及其供应商尽可能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

“你可能清楚某种零部件或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是谁。但要弄清楚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级供应商是谁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关税有时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最糟糕的情况是,你可能会失去某个供应商提供的某种材料或零部件,或者突然收到成本上涨的通知,因为你的供应商承担了额外的成本。”

“了解二级供应商是谁,绘制出他们的分布图,并了解他们面临的风险,这一点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他还补充说,还要密切关注美国新政府每天发布的突发新闻事件。在这方面,似乎还会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保持联系

通过我们世界领先的杂志、新闻简报和每日简报,随时获取您所需的信息。

报名

Longer reads
最新消息: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目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多少?
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但究竟投入了多少呢?
人形机器人真的会出现在你附近的建筑工地吗?
过去几年里,机器人一直被威胁要取代建筑工地的工作,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它们最终会取代建筑工地的工作吗?
宾利系统公司的内森·马什:为什么率先使用人工智能并不总是最好的
在宾利“基础设施年度”活动上,内森·马什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信任、真实性和人工监督为何仍然至关重要。
World Construction Week newsletter

World Construction Week & Construction Briefing

Global project news, expert analysis and market trends, straight to your inbox.

Sign m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