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Banner

Aecom在一场“近乎荒谬”的纠纷中最终赢得对其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02 四月 2025

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家联邦法院裁定,美国工程和建筑承包商 Aecom 的子公司胜诉,该子公司起诉 Aecom 的合资企业 Flatiron/Aecom,该诉讼涉及位于丹佛南部、现已完工的耗资 2.76 亿美元的 C-470 快速车道道路工程项目。

C-470公路(图片:Adobe Stock)延时摄影拍摄的科罗拉多州470号公路夜景,拍摄地点位于美国丹佛附近的莫里森。(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该案持续了数年,但本月以原告 Aecom Technical Services (ATS) 获得 1420 万美元的判决而告终。

Aecom 对其自身合资企业的诉讼

这场法律纠纷源于科罗拉多州交通部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旨在扩建丹佛(该州最大的城市)南部的高速公路。

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建筑承包商Flatiron作为与Aecom组成的联合设计建造公司的主承包商,最初对该项目投标报价为2.04亿美元。变更订单后,合同金额增至2.37亿美元,但该联合体表示,最终支出超过5.02亿美元。

不公平的合同会让承包商陷入困境。那么,如何才能使合同更公平呢?
不公平的合同会让承包商陷入困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合同更公平呢?建筑行业持续受到破产和纠纷的冲击。那么,如何才能让合同更公平呢?

提供设计服务的ATS公司于2019年率先起诉该合资企业,追讨530万美元的未付账款。合资企业随即提出高达2.63亿美元的索赔,指责设计方存在错误,导致返工、延误和成本飙升。

Aecom诉Flatiron/Aecom案“近乎荒谬”
一幅创意十足的数字插画,描绘了一个建筑工地,一份法律合同正像实体建筑一样被“建造”出来。图像由人工智能生成

这场争斗在 2024 年初变得离奇起来,当时 Flatiron/Aecom 在审判开始前几天提交了一份紧急动议。

该动议要求全额支付Aecom提出的530万美元索赔。然而,该动议还要求合资公司和ATS正式互换角色;合资公司在审判中担任原告,并寻求2.63亿美元的索赔。

美国地区法官威廉·马丁内斯驳回了这一举动,认为其时机不当,并称其“近乎荒谬”。马丁内斯写道,法院认为“没有任何法律或事实上的理由,可以在未经Aecom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司法命令强加Flatiron向Aecom提出的和解方案”。

约翰迪尔公司回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自行维修”的诉讼
约翰迪尔公司回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自行维修”机器的诉讼约翰迪尔公司回应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客户自行维修机器提起的诉讼。

然而,审判按计划进行,3月份,陪审团裁定Aecom胜诉。法院判决Aecom获得全部526万美元的未付费用,驳回了合资企业的反诉,并随后责令合资企业额外支付1420万美元的诉讼费和专家费用——其中830万美元为律师费,590万美元为其他支出。

该裁决标志着合资企业一方起诉另一方并因此面临巨额罚款的罕见案例的终结。

Aecom 独特法律诉讼案给建筑行业带来的启示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修正后的总成本法可能会增加承包商的成本。(图片:Adobe Stock)

审判的核心是合资企业采用“修正总成本法”来计算损害赔偿——这是一种有争议的方法,它将损失计算为承包商实际成本与其投标成本之间的差额,然后对不属于被告的错误或成本进行调整。

虽然许多法院不赞成这种方法,但法官允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专家证词,并指出该方法已经过修改,以考虑多种因素。

Aecom辩称,合资企业的损害赔偿专家实际上仍在采用已被禁止的“总成本”理论。但法院驳回了这一说法,允许陪审团对证据进行权衡。

最终,陪审团支持了Aecom公司的诉求,判决其获得所需的全部赔偿,并驳回了合资公司试图将超支责任推卸给其他方的企图。法官的最终裁决也驳回了合资公司将这笔款项描述为认罪判决的请求。

保持联系

通过我们世界领先的杂志、新闻简报和每日简报,随时获取您所需的信息。

报名

Longer reads
最新消息: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目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多少?
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但究竟投入了多少呢?
人形机器人真的会出现在你附近的建筑工地吗?
过去几年里,机器人一直被威胁要取代建筑工地的工作,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它们最终会取代建筑工地的工作吗?
宾利系统公司的内森·马什:为什么率先使用人工智能并不总是最好的
在宾利“基础设施年度”活动上,内森·马什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信任、真实性和人工监督为何仍然至关重要。
World Construction Week newsletter

World Construction Week & Construction Briefing

Global project news, expert analysis and market trends, straight to your inbox.

Sign me up